企业如何构建社会责e?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我分三个方面回答:
首先,为什么要关注社会责任? 这个问题似乎没什么疑问,但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重视并着手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呢?我想根本原因是出于企业对利益相关方的考量和顾虑而做出的理性选择——因为企业的任何决策和行为都必然涉及利益相关方(Stakeholder),而是否关心并考虑其感受和诉求势必成为影响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反之,如果一家企业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在客观上导致了对某类群体的负面影响,该群体的利益相关方必定会积极反应,甚至采取相应的行动来影响企业的决策。
以环保为例,如果企业仅仅从成本和效率的角度考虑,采用最节省成本的方式组织生产无疑是理性的选择;但倘若考虑到环保等因素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或许就需要企业综合考虑环保支出与收益、环境风险以及其他相关方的需求和预期做出权衡。从这一层面而言,社会责任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付出”或“成本”——尽管它不是一种法定义务。所以,当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时,它不是在公益,而是在商业。 其次,什么是社会责任? 这是一个比较宽泛的问题。但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来看,CSR主要包含三个层面:
最后一个层面的责任是企业家精神,这或许可以归结为一种特质,也就是拥有超越他人的信念和坚持,做别人不愿做的事,做别人做不到的事。 第三,怎样构建社会责任? 从上文来看,CSR的构建可以从两个维度来看:一是自上而下,由高层领导充分重视和推动,全员参与;另一个则是自下而上,由基层员工发现,并积极反馈和倡导。当然,上下结合是最佳的选择。
CSR的构建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逐步完善和提高。一方面,需要对现有的流程和制度进行审视和完善;另一方面,也需要引导全体员工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同时,CSR的推进并不是脱离实际的理想主义,而是基于现有基础上的积极进取。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设定不同的目标和路径。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CSR的构建绝不是某个部门或者某些人的事情,而是全员积极参与和努力的结果。
制定企业的社会责任管理策略是企业进行社会责任管理的基础。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策略,是指企业在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价值最大化过程中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行动途径。它不仅要求企业在经营管理战略中体现对经济、社会及环境问题的全方位思考,而且要求企业在经营方式、管理体系和企业文化上相应转变和创新,实现战略层面、操作层面和精神层面的三位一体。在这一基本思路指导下,企业社会的管理策略主要包括三个行动原则和两种实施途径。
三个行动原则是指“底线原则、自愿原则、国际通行原则”。
底线原则,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最低要求,企业必须合法经营,依法纳税,关爱和保护员工,保护环境,尊重国际劳工标准,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底线。
自愿原则,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最高要求,它建立在企业自主自愿的基础之上,企业可根据自身的能力与经营性质,按照社会期待,积极采取行为,履行对利益相关方的非强制性责任。
所谓国际通行原则,是指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要遵循国际上一些通行的原则和公认的标准。具体来说,包括联合国有关公约和国际组织的有关规定,如联合国人权公约和劳工组织准则,ISO14000和ISO9000系列标准,SA8000标准和全球契约等。
实现路径有“目标导向、循序渐进”和“内外结合、整体推进”。
企业实施社会责任管理必须正确处理好目标导向和循序渐进的关系。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说,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最高目标应当是构建企业责任竞争力。但是,不同企业应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既要有高起点,又要有紧迫感和长远性,立足当前,谋划长远,分阶段、有步骤、循序渐进地加以推进。
企业实施社会责任管理必须正确处理好内外结合、点面推进的关系。所谓内外结合,是指既要提高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管理的水平,又要积极承担企业外部的社会责任;所谓点面推进,是指在整体推进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在突出重点的基础上带动全面。内外结合、点面结合,是企业社会责任管理行之有效的实施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