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香港会暴乱?
1,香港社会矛盾的积累不是从2019年6月开始爆发的,而是早在两年多前就已经开始累积了。 2017年1月,香港发生了“反水客运动”,示威者冲击水客集散地,并放火烧车。
当时,因为受到内地影响,香港零售业低迷,失业率高企。香港民众将矛头指向来自内地的水客群体(也就是通过非正常手段逃避关税和税收的购物者),认为他们的存在挤压了本地消费者的利益。这次事件的冲突双方最终没有达到不可调和的地步,警方也没有大量干预,算是草草收场。
2018年开始,香港本土消费者跟内地游客的冲突却逐步升级。在机场、海港等地多次出现互相谩骂,甚至动手殴打的情况。尤其是2018年的中秋国庆节,因为内地的高速免费政策,引发了香港旅游业的“报复性增长”,当地居民对于大批量内地游客的不满达到了顶点——这些游客不仅消费力不足,而且秩序意识很差,经常在公共场所抽烟、大声说话、乱扔垃圾。
随着港铁上发生多起持械抢劫案,以及香港本土消费者持续不断的抗议,舆论开始把矛头指向大陆游客。部分媒体开始使用“毒害香港”等字眼进行报道。2019年年初,香港颁布禁令,禁止烟草公司投放任何新广告。
虽然此次事件看起来是“香港社会内部矛盾”,但实际上背后有着深刻的外部因素和特殊的历史原因——香港社会的贫富差距极大,底层民众的生活空间一直在被持续压缩;而中产阶级的处境也因为制造业流失、经济停滞而越发艰难。
香港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曾经在六、七十年代凭借“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实现了经济的腾飞。但在八十年代以后,这种战略的弊端也开始显现:经济增长缺乏创新要素,对外贸易遭遇瓶颈,贫富分化愈演愈烈。
九七回归之后,中央政府原本希望通过“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策略让香港重新焕发活力,但香港在社会、经济和政治层面都存在着大量的深层次问题得不到解决。 这些问题本身并没有特别突出的表现,但由于今年初开始的中美贸易战和科技战,香港作为美国第一大外贸伙伴(中美的外贸总额高达5247亿美元,占美国总出口的13.1%),其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防范可能发生的经济危机,保障美国的科技优势,维护美元霸权,美国势必不会放任香港自由发展。在政治领域,美国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和支持亲美的势力(比如香港人民力量党),在立法会和特区选举中获取更多的话语权。在经济领域,除了传统的金融监管外,中美贸易协定也要求香港必须进一步开放市场,允许美国企业投资和发展。
虽然目前看来,香港仍然以金融业为主,第二产业萎缩严重,但是美国产业的空心化反而给香港提供了新的机遇。可以预见,随着中美争端继续深化,香港的“去中国化”进程将会进一步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