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年份分男女吗?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从古代到现在一直有人研究,但从来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 先秦时期的《荀子.礼论》中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人事起”,以人为中心讨论了五行相生的道理并首次提及五行相害。汉代的《淮南子》中提出“形不正则影不直,理不彻则事不明”,开始将五行与人事直接关联;西晋的皇甫谧撰写的《帝王世纪》中提到了五德终始说,将金、木、水、火、土五行依次与白、青、黑、赤、黄相对应,以颜色区分帝系传承之正统性。(当然这个颜色是有来历的,在战国秦汉之时,天子祭日所用旗帜就是黄色的,详见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西汉初年帛书《周易》)
到了东汉时期,人们总结前人的经验创立了太岁纪年法并用干支标记,发现干支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很有规律且与自然界的变化关系密切,于是将其引入到五行之中形成了“干支五行”。根据这一方法推算过去和未来都是有可能的,这为后世五行的盛行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那么问题又来了!既然天干地支都带有一个“乙”字,为什么没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样的叫法呢?
事实上古人最初造字的时候是没有“甲乙丙丁……”这些字的,“甲”字在古代写做“甲”或者“曱”,“乙”字在古代写做“乙”或“曱”,……,“癸”字在古代写做“癸”或“甴”。后来人们发现在计算数目时,一三五七九这样个位数是奇数很难用“乙”和“巳”表示,于是就发明了“甲乙丙丁”……这样一套系统方便的符号来表示。这就是现在“甲乙丙丁……癸”的来历。
这里还有个好玩的冷知识,在魏晋南北朝之时,人们对“甲子”这个词很感兴趣,因为“甲”是十干之首,“子”是十二支之首,二者的结合恰好象征了天地之交,所以“甲子”就代表了一个新的开始。因此在这个时间段内“甲子”经常被用来表示“第一天”或是任何事物的开端。比如著名的《兰亭集序》中就出现了“虽无语言笑,而仪态自如;其意境悠远,仿佛甲子之年,令人神往。”“今日适越,来往未期,庭树若留,忽又闻唤。王德元府君之墓也。”(这里的“今兹”即指今天,也是从“甲子”演变的文字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