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的五行是什么?
“轩”字的五行是木,从篆文到隶书,都是木字旁。 《说文解字》解释曰:车前方立木也;段玉裁注曰, 方、旁古今字 ;《六书通》亦称之曰:旁如之形。由此可见古文字中的“轩”为立木状,即车前横木。故有《楚辞九章涉江》之句谓:「乘舲船余上沅兮」,王逸注曰:「舲,有窗楫舟也」……言其有前板所以止风也;又宋玉《风赋》中述楚襄王与宋玉于兰台之宫「上行乎天而云自至」,所谓「行乎天」者,就是车子行驶在道路上,故此处的轩亦指车也。由此可知,上古时期的轩即是指一种带篷的车子(见下图)。
至于为何把这样的车叫作「轩」呢?其实古代很多名词皆来自古人对自然现象或社会生活的观察所得而来,例如:雷声隆隆谓之「霆」,山势蜿蜒曲折之为「岭」等等皆是如此。那么为什么车前的立木要叫做轩呢?因为古时人们在驾车的过程中常常需要调整方向,尤其是当车辆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行驶时尤为明显——此时坐在马车里面的人就需要不停地伸手去推拉辕马的辔头,以保持马车的行进路线,久而久之人们发现辕马在奔跑的过程中常会偏离道路中心线,于是就在车上放置一些可以左右移动的物件来随时调整马车的方位,使之沿着正确的路线上驶。于是这种车前立木形状的东西就被称作「轩」了[1]。
轩字的本义即为带篷的车子,并且这个本义一直延续到了现代汉语当中,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轩的字义逐渐被缩小到了单独用来形容房屋建筑。但即便如此,我们仍然可以从现代汉语言中找到一些有关房屋的用例,比如我们经常会在一些房地产广告上看到「轩」一词用于描述住宅小区的建筑物形态,又或者是在一些园林景观介绍中看到有「轩」出现,可见这一词在古代依然保留着其原本意义。所以说,轩在现代汉语中虽然主要用来形容建筑物的体态,但其原始含义却是一种带有篷的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