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关帝庙在哪?
西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有广为人知的名胜古迹,也有少为人知的历史古迹。最近有消息传出,在西安发现了唐朝关帝庙遗址,为研究关帝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这个关帝庙为何被废弃?今后我们会对其研究的价值在哪里呢?
据新闻报道,该遗址位于西安市莲湖区北马道巷二府巷9号,是在原民居基础之上于唐景龙三年(709年)所建,是现存最早的关帝庙。原为关帝后裔的住宅,唐景龙三年(709年)因“生祀”崇拜开始渐成信仰,到了武则天永昌元年(689年),因“文起酆镐”的传说,奉关帝为大周圣人,设寺奉祀。宋代(960年—1279年),始称“武成王”,并将关帝与孔子并论。到了元代(1206年—1368年),关帝庙建满城(今古楼东南角),又称“关帝宅”。
明代(1368年-1644年)重修,万历十年(1582年)尚书刘裕贻有“关侯精肃”碑。清代(1644年—1911年),关帝庙多处重建,规模最大者是雍正十年(1732年)山东道监察御史曾镜沅所建之关帝家庙。同时,清代还把关帝从武庙中分出,合为儒教君臣,关帝家庙与孔庙并列。此后,关帝信仰在民间日趋兴盛。
不过,到了清末(1840年—1911年),社会动荡,时局艰难,加之西学东渐,对传统文化形成了很大的冲击。民众信仰发生很大改变,关帝庙一度败落。
20世纪50年代后期,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而更加衰落。80年代后,宗教政策再次得到重视。1995年9月14日关帝庙重建开工,1997年6月22日重建后的关帝庙落成。
关帝文化研究的价值
西安对于关帝文化的遗存有大量的关帝家庙、祖庵、出生地及葬地,还有大量的关帝文学、美术、书法等文化成就。而且这些成就广泛分布于陕西、河南、河北、湖北、山东等省。通过此类纪念性建筑实物、文献资料等,对于研究关帝的文化人格、思想意识及其世俗化影响,均有着重要的价值。
而且,这些纪念性建筑也是人们崇敬神灵、祈求安宁、辟邪除灾的一种反映,是民族心理和习俗的一种表现。这些遗存对于研究封建社会晚期人们的价值标准和审美情趣均有着重要的意义。
另外,这些遗存对于研究古代建筑的发展也有一定的意义。虽然由于时代变更,有的关帝家庙历经沧桑,毁圮无存,但通过文献的记载和黄县故里关帝家庙的式样,也可以窥见唐代关帝家庙的大致面目;而现存的一些关帝家庙,也都有着不同的风格、特色。